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暑旱苦热王 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暑旱苦热王 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暑旱苦热
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小题1:诗人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写暑热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①比拟(或拟人)。(1分)暑旱难耐,清风也无能为力,落日却插上翅膀。(2分)②对比(衬托)。(1分)“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这里的“天”不痛惜“河汉”(指银河)干涸,这与人害怕江海枯竭的心理形成了强烈对比,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或者首联东风无力与落日酷热形成对比)(2分)③虚实结合。(1分)诗人由现实中的“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突出了暑旱之苦。(2分)(答出两点即可)
小题2:前四句主要是写暑旱酷热,抒发了诗人苦于暑热,憎恨“热”“天”之情;后四句写尽管昆仑有积雪,蓬莱常遗寒,诗人也不忍心舍弃天下,独自一人前往。重在抒发了诗人愿与天下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清风无力”“落日着翅”是拟人的手法。“屠得热”,使“热”人格化了,又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恨暑热的感情。“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暑旱苦热”想到昆仑、蓬莱等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试题分析:
小题2:理解诗歌的感情要注意抓住诗歌题目和正文。第一句的“屠”字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恨暑热的感情。“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尽情抒发了诗人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其博大的胸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小题1: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3分)
小题2:请赏析“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两句中“驱”、“拂”二字的妙处。(4分)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
小题2: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小题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小题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5: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小题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
小题7: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小题8:君子矜而不争,             。(《论语·卫灵公》)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李白《蜀道难》)
(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浩荡离愁白日斜,, 化作春泥更 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苏 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①燕争泥。沈郎②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池馆:池苑馆舍②沈郎: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此处是诗人以沈约自比。
小题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小题2:最后一句“此情惟有落花知”中的“此情”指的是什么,并说说该句包含了哪几层意思?(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②陂(bēi),池。
小题1:请分析王安石《北陂杏花》一诗“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绕”字的妙用。(3分)
小题2: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相同点,请简要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