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天津桥①春望雍陶②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③花。注:①天津桥:建于唐朝的东都洛阳洛水之上。②雍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天津桥①春望雍陶②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③花。注:①天津桥:建于唐朝的东都洛阳洛水之上。②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①天津桥:建于唐朝的东都洛阳洛水之上。②雍陶:晚唐诗人。③上阳:指上阳宫。上元年间始建,武则天、唐玄宗曾多次巡幸洛阳。安史之乱后,宫苑遂日渐荒芜。
小题1:请具体说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
小题2: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

小题1: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缕缕柳丝随风飘
荡,斜拂岸边;描绘了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描绘景物3分,写出景物的特点2分,共5分。)
小题2:主要运用对比(或乐景衬哀情)手法,先描绘天津桥边明媚、绮丽的春光,后转写金殿闭锁,
宫苑寂寥之景。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国运衰微、今非昔比的伤感和哀叹。(表现手法2分,对表现手法的具体阐述2分,抒发的情感2分,共6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时值阳春,天津桥下水光潋滟,将映在其中的云霞浸湿如拭过泪的绢帕,那样柔柔曼曼地轻舒开来;岸边的翠柳娇嫩着一抹春色,如绿烟缭绕,在和风轻吹下,软软的柳条轻盈地斜斜地抚着堤岸,此时桥上北望的人儿早被这湿霞与柔柳撩拨起心尖的疼痛:又是一年春好时,却不见那前呼后拥的帝王威仪,曾是辉煌无比的大唐盛世就这样远去了么?前一句的“春”字照应诗题;后面着一“浸”字,生动地描画出水映红霞的美景,使景物有了轻微的动感,却又将这美景底色变得黯然起来,也映衬出诗人的润湿心情。后一句的“烟”字,将岸边弥漫的淡淡柳绿变得灵动起来,景物顿时有了些朦胧的诗情画意;“斜”字,点出春风拂柳之姿,由此可感受出风的温柔,柳的细软。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诗为晚唐诗人雍陶触景生情而作,描写了唐代的东都洛阳的美丽春景,景中含情,浸着作者对国势渐弱,盛景不再的凄婉哀叹,以美景衬悲情的手法,含而不露地表达情感,可谓一首别有韵味的丽诗。作者的沉郁心情虽在诗中含而不露,但这凄艳的春景更让我们真切感知到桥上春望者的感慨与悲伤。诗人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抚今思昔,不无盛衰兴亡之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3小题,共 9分。
蝶恋花 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小题1:词的上片那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3分)
小题2:本词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
小题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滕王阁序》)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花之芳园,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3)                   ,丘峦崩摧。洞天石扉,                  。(《梦游天姥吟留别》)
(4)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5)情人怨遥夜,                               ,披衣觉露滋。(《望月怀远》)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独 秀 峰①
(清)袁枚
来龙去脉②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③。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④焉。
【注】①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②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③南斗:星宿名,在南天。④伤:妨碍。
小题1:请赏析第二句中“插”字的妙处。(3分)
小题2:细读本诗,说说袁枚通过这首诗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处境和心境。(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甲乙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4分)
甲: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乙: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题1:对甲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小题2: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B.甲在空间上很阔大,乙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
C.二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举之美。
D.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二诗中都能找到注脚。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分)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眉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小题1:词中有四个单音形容词用得很妙,它们分别是                             ,它们传神地表现出                                               (感情)。(3分)
小题2:有人认为,“‘天涯旧恨’四字已将一篇本事(指故事的基本内容)全部揭出。”你同意此看法吗? 为什么?(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