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        ,秋天漠漠向昏黑。         ,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答案
(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2)俄风定云墨色 布衾多年冷似铁 (3)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跻而望矣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阴、顷、衾、跻。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①天津桥:建于唐朝的东都洛阳洛水之上。②雍陶:晚唐诗人。③上阳:指上阳宫。上元年间始建,武则天、唐玄宗曾多次巡幸洛阳。安史之乱后,宫苑遂日渐荒芜。
小题1:请具体说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
小题2: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3小题,共 9分。
蝶恋花 暮春
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小题1:词的上片那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3分)
小题2:本词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4分)
小题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滕王阁序》)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花之芳园,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3)                   ,丘峦崩摧。洞天石扉,                  。(《梦游天姥吟留别》)
(4)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蜀相》)
(5)情人怨遥夜,                               ,披衣觉露滋。(《望月怀远》)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独 秀 峰①
(清)袁枚
来龙去脉②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③。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④焉。
【注】①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②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③南斗:星宿名,在南天。④伤:妨碍。
小题1:请赏析第二句中“插”字的妙处。(3分)
小题2:细读本诗,说说袁枚通过这首诗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处境和心境。(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甲乙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4分)
甲: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乙: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小题1:对甲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小题2: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B.甲在空间上很阔大,乙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
C.二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举之美。
D.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二诗中都能找到注脚。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