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柳枝·江南岸【宋】朱敦儒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柳枝·江南岸【宋】朱敦儒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柳枝·江南岸
【宋】朱敦儒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
【注】《柳枝》就是《杨柳枝》,词牌名。江南岸,是女子送别的地方。江北岸,是丈夫要去的地方。
小题1:本词多次提到“柳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一般来说,妻子都希望丈夫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可词中女主人公反而希望丈夫到京城百事不利,事与愿违。这合情理吗?为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柳枝也意味着离别,六次出现,犹如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起到了深化离别之情的作用.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强化了词的艺术感染力.(答“柳技是作为和声,适应音乐的需要.也可给满分。
小题2:合情理。因为女主人公深知如果丈夫到京城吉里高照,官运亨通.那还不知道要停留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为了使丈夫能早日回家,夫妻团聚,她宁愿丈夫到京百事无成,失意而归.当功名富贵与爱情发生矛盾时,她豪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表现了珍惜爱情,轻视富贵,纯真高洁的品质。(回答不合理的,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理解诗词中关于意象词的理解。“柳枝”在古诗文中,有离别之意,在文中多次出现,运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突出强调了离别之苦的作用。在结构上,反复多次运用“柳枝”,也是适应诗歌音乐的需要,起着音节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在答题时,首先要把诗句中,关于描述女子的内容加以概括性表述,然后根据女子珍惜爱情,轻视富贵,纯真高洁的品质的形象特征来分析她宁愿丈夫到京百事无成,失意而归的原因。答题思路可以用“内容+形象特征+原因+合理”的模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题。(7分)
菩萨蛮
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 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小题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送述古【注】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小题1:有人认为,这首词中“亭亭”“荧荧”两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词句,选择两词中的一个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以下阕为例对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习题。(6分)   
落梅二首(其一)
陆 游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小题1:请简要分析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小题2: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11分)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小题1:颔联用得很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试分析其妙处。(5分)
小题2:本诗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县斋愁坐作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公元1108年,葛胜仲由礼部员外郎被贬歙州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县斋:县衙斋室。
小题1: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绪?(5分)
小题2:“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