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秋斋即事许棐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注】了:结束。铜瓶:这里指花瓶。浸:泡、栽,指栽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秋斋即事许棐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注】了:结束。铜瓶:这里指花瓶。浸:泡、栽,指栽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秋斋即事
许棐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注】了:结束。铜瓶:这里指花瓶。浸:泡、栽,指栽花。
小题1:诗的前两句写景,是如何表现时令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5分)
                                                                          
                                                                          
小题2: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并指出它们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6分)
                                                                         
                                                                         
答案

小题1:诗人把花开花落和季节联系起来,以花开来标志季节和节日;八月的桂香仿佛带走了中秋节,而九月的菊花却还没有为临近的重阳节开放(3分),表现了诗人寂寞清冷的心绪。
小题2:后两句的意思是:几天来花瓶空空,还骗得蝴蝶扑到屋里来。(3分)自嘲。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结合着诗歌中的具体语境,找出关键词进行体会,如桂香、中秋、菊、重阳,答题时,要结合着对这些花的开放与节日的关系来组织答案,如这时节桂花开过、菊花未开,无花可赏的失落;在分析诗人的心绪时,可从两方面思考,一是要通过分析景物描写所渲染的气氛,对诗人心情的烘托作用角度来作答;二是在中秋节刚过和重阳节临近之际,诗人独自一人会产生孤寂的心绪。所以答题时,要在分析景物描写对诗人的烘托作用中,答出诗人的孤寂心绪。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可在感知整首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对后两句进行合理的描述大意,可重点描述铜瓶和蝴蝶;在分析语言风格时,要结合着后两句的意思及整首诗歌的意境进行体会,如“浸”、“赚”字,形象的表现了错过了开花的时节,无花可赏的失落,只有靠着浸过桂花、飘着桂香的铜瓶赚来几只饥饿的蝴蝶入窗欣赏的无奈,由此可以体会出自嘲幽默的语言风格。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题大庾岭 北驿
[唐]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小题1:“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概括并简要描述。(3分)
小题2:此诗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方法,请任意举出两例并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8分)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小题1:“谁听石上泉”中的“谁”字有的版本作“也”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小题2: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感 遇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①陈子昂(公元661—702)梓州射洪(四川射洪县)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官至右拾遗,直言敢谏;三十六七岁随建安王东征契丹,建议不被采纳,反受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辞官还乡,被射洪县令陷害,死于狱中。②兰若:均为香草名。③芊蔚:花叶茂盛状。
小题1:整体感知这首诗,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容。(4分)
小题2: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寒
陈与义①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①本诗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小题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