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8分)喜鲍禅师自龙山至刘长卿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8分)喜鲍禅师自龙山至刘长卿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各题。(8分)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小题1:“谁听石上泉”中的“谁”字有的版本作“也”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小题2: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1)(示例一)“也”字更好。内容上,写出了鲍禅师既赏山中月,又听石上泉的悠闲生活。格律上,“也”与“犹”对仗工整,读来流畅、自然。
(示例二)“谁”字更好。营造了苍凉、荒芜、凄清的意境。故居仍在对着山中明月,却久已无人居住,还有谁去听那清泉流经岩石发出的优美声音?主人去了哪里?做什么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精彩。(4分)
小题2:(1)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盼望(2)作者与鲍禅师深厚的情谊(3)作者对出家人生活的向往,喜欢出家人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思想。(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种题型一般都是开放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表述。因此答题时要联系文章主旨,注意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分析,并注意上下文的联系。
小题2: 
试题分析: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答题时要把握全诗,准确梳理诗中的感情,一般情况下,知人论世也是理解诗歌的方法之一。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感 遇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①陈子昂(公元661—702)梓州射洪(四川射洪县)人,二十四岁中进士,官至右拾遗,直言敢谏;三十六七岁随建安王东征契丹,建议不被采纳,反受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辞官还乡,被射洪县令陷害,死于狱中。②兰若:均为香草名。③芊蔚:花叶茂盛状。
小题1:整体感知这首诗,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容。(4分)
小题2: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寒
陈与义①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①本诗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小题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更漏子·本意
王夫之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注释】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明亡,举兵衡山抗清,兵败赴广东肇庆入桂王政权。桂林破后,退归中居石船山下,著述以终。②“声缓缓,滴泠泠”:漏壶滴水声。扁:闭上,合上。
小题1:这首词写了长夜的哪些“秋声”?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试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幕遮•草
梅尧臣①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②年最少。窣地春袍③,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一生经历坎坷,屡试不中,仕途极不得意,仅仅任过州中主簿等职。②“庾郎”本指庾信。庾信是南朝梁代文士,他得名甚早,“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庾开府集序》)。③窣地,拂地;春袍,刚释褐入仕的年轻官员一般都是穿青袍,春袍、青袍,实为一物。
小题1:词中“老”与“嫩”两字遥相呼应,耐人寻味,请简要说明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这首词突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里用了比兴的手法,由泻水于地起兴,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揭示人生穷达各殊的道理,反映了当时门阀制度对人材的扼***,耐人咀嚼。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乐景写哀情,“映阶碧草”、“隔叶黄鹂”突出了春色之怡目,好音之悦耳。然诗人用一个“自”、一个“空”,则突出了丞相祠堂却是如此凄凉寂寞,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诗人用典明志,以“塞上长城”自比,以为能成为一个抗敌的英雄;然而,壮志未酬,已生华发,以沉痛的笔调抒发了对苟安而不思抗金的投降派的极度愤慨。
D.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坼”一“浮”两个动词的运用,将洞庭湖水波涌连天的浩瀚与宏阔画面,好像把东边的吴地和南面的楚地一下子劈开了似的;湖水的汪洋广阔,似乎包容了整个宇宙。反衬出诗人的渺小与无助。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