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①。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①。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小题1:请简析首联第一句中“冷”字的好处。(5分)
小题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①冷,寒冷之意。(1分)②此字双关。“冷”字既写出了郡斋气候之冷,更突出了诗人心里之冷。(2分)③ “冷”字字少意丰,渲染了气氛,为下文写思念山中客蓄势。(2分)
小题2:对友人的真挚怀念之情,又落寞惆怅之情。(2分)诗人“念”山中之客,想友人山中生活情景,“持酒”“远慰”都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2分)“满空山”“何处寻”表现出寻寻找有人而不能的落寞惆怅之情。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清冷。由于这两种冷,诗人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寄赠诗,是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首句既写出郡斋之“冷”,更是写诗人心头之“冷”。再写道士在山中苦炼修行,想送一瓢酒去,好让老友在秋风冷雨的夜中,得以安慰,又怕落叶满山,寻不到他。全诗语言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句,也确是诗中绝唱。宋苏东坡颇爱此诗,并刻意学之,步其韵为之“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然终不如韦应物之句。《许彦周诗话》评“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之不当和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浪淘沙· 题陈汝朝白鹭①画卷
张炎②
玉立水云乡,尔我相忘。披离寒羽庇风霜。不趁白鸥③游海上,静看鱼忙。
应笑我凄凉,客路何长!犹将孤影侣斜阳。花底鹓行④无认处,却对秋塘。
【注】①白鹭,有版本作“百鹭”。②张炎,南宋诗人,宋亡以后,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③白鸥,常用以喻隐士。④鹓(yuān)行,比喻官员上朝的行列。
小题1:诗中的白鹭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用意何在?请试做分析。(6分)
小题2:“犹将孤影侣斜阳”一句诗中,哪一个词用得好?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
陇头吟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 “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为主征战杀伐之星。“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品阶不高。
小题1:简要概括此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小题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赠裴十四①
李白
朝见裴叔则②,朗如行玉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注:①裴十四,李白的友人,即将离李白而西去,李白写诗相赠。
②裴叔则:即晋朝的裴楷,尝任中书令,仪容俊伟,“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小题1:分析诗人笔下裴十四的形象特点。(5分)
小题2:杜甫评价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试结合本诗分析杜甫这样评价的缘由。(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 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小题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5分)
答:                                                                                     
                                                                                         
小题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在宣城以东)一带。
小题1: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5分)
小题2:请鉴赏本诗尾联“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好在哪里?(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