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小题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手法2分,具体解说2分,作用2分)
小题2:1“恶风”“黄流”寓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 2“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 3借“今白头”、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考的是修辞,手法不是难点,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对手法进行解释,然后答出效果。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作者情感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题目、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题目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注释要注意“罢职”,诗中的关键词语要注意“恶风”“黄流”写出环境的险恶,“空荒”“待残更”写出自己的孤寂,“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写出年华易逝,壮志难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注: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②区区:既“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小题1: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小题3: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淡为主”,请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小题1:“客心惊”的原因是什么?结合首联和颔联加以分析。(5分)
小题2:分析颈联在诗歌中的作用。(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古戍①
刘基②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③。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注释:①古戍(shù):古老的戍楼。②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③笳:一种管乐器,古代流行于塞北及西域一带;号角。
小题1:首联景物描写有何特色,试作分析。(3分)
                                                                         
                                                                         
小题2:尾联景物描写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题目。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小题1:《点绛唇》一词起句“醉里春归”与结句“梦里寻春去”颇有艺术韵味,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5分)                                                              
小题2: 词富情趣,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6分)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夏意
苏 舜 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此诗为作者流放吴中幽居沧浪亭时所作。
小题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夏意的?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