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小题1:首联中的“润”字非常传神。请简要赏析。(2分)
小题2:诗人的情感集中在“喜”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6分)
答案

小题1:“润”字既细致地描绘出霖雨已降给诗人带来的清凉和舒适之感,又形象地表达出了久旱逢甘霖后诗人心中的喜悦之情。(2分)。
小题2:全诗采用情景相济、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1分)既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又表现了诗人心系百姓的情怀。(1分)首联写骄阳转雨、天气变凉,表现个人喜悦之情。颔联写诗人不顾“房漏”、“床湿”,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颈联写久逢甘霖,千里平畴、一片青绿,潇潇雨落梧桐之声就是最美妙的乐声,为可望的丰收而喜至极。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4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时可先明确“润”字的本义为不干枯,湿燥适中,再结合诗句理解是“霖”“润衣襟”,并联系颔联中的“喜溪流岸岸深”,即可得出一个“润”字描绘出霖雨降带给诗人的清凉和舒适之感及喜悦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时具体答出诗人表现“喜”的手法和“喜”在本诗中的具体体现。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小题1:《碛砂唐诗》云:“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请鉴赏诗的三四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试题
小园 【清】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小题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田 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小题1:欧阳修的《田家》在描绘农村生活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技巧?请结合全诗简析。
小题2:两首诗都描绘了农村生活,但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向题。(8分)
效古(其一)①
江淹
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
戾戾②曙风急,团团明月阴。
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③。
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
注:①《效古》:也作《效古五首》,这是第一首。《梁书》记载:建平王景素欲谋反,“淹每从容谏…,景素不纳”,“景素与心腹日夜谋议,淹知祸机将发,乃赠诗十五首以讽焉”。②戾戾;风声。③相寻:频仍。
小题1: “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孤云出北山,信鸟惊东林”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元)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白蘋、红蓼:水边生的草本植物。
小题1:这首元曲的开头两句写景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对曲中塑造的渔夫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