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注】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张辑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
【注】张辑,南宋词人。 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小题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答:                                                                    
                                                                       
小题2:词的下阕中“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小题1: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小题2: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湖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一起二句,透出感恨无限。京口地区,“一水横陈,凤鸣玄泰,神妃合唱,麟舞鸾迈”(《三洞珠囊》),引起古代失意之人的无限暇思,然而,梦幻消散,心头沉重的压力却一直不能减轻。因此,他们热情开始衰退,作品也充满伤感。他们追忆前世的美好,以及极认真的期盼飞升时刻的到来,就越表明了心头的失望和怀疑。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小题2:壮丽的河山,古往今来留下过多少英雄人物的足迹。三国时的孙权和刘备曾在这里联合抗曹,两晋、隋唐时期,这里也发生过许多值得怀念之事。可是,如今只留下英雄们无尽的遗恨,徒令登临的人们洒一掬吊古伤今的悲泪。而昔日的一切,都随着江水东流而逝去了,包括朝廷恢复中原的大计和个人施展抱负的雄心,都逝去了——“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扁舟一叶,持竿垂钓,又见新秋的明月,冉冉从瓜洲升起。就是说纵使有英雄人物,也是报国无门,只好逍遥于江海之上了。末句表现了词人抑郁孤独和无可奈何的悲慨。瓜洲,在长江北岸,是运河入长江处,有渡口与镇江相通。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湖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举一反三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2分)
(2)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红梅①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②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
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意思是把红梅看作桃花吧,不见桃树上应有的绿叶;把红梅看作杏花吧,它的枝子又是青的。
小题1:首联运用了哪种手法?并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5分)
小题2:作者在尾联批评石老的诗没有捕捉到红梅最本质的特征。请结合颔联来分析“梅格”。(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①齐己:唐代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②“望春台”指京城。
小题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4分)
小题2:尾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意愿?(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瑶瑟怨①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②。
【注释】①瑶瑟:对瑟的美称。
②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1)诗歌第三句“雁声远过潇湘去”和《滕王阁序》中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4分)
(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写女子的别离之怨,有人认为是写音乐的意境与感染力,你赞同哪种理解,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 萨 蛮
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①滟滟:光摇动貌。
小题1:这首词中最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有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中“今夕”指         之夕。(3分)
小题2:“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中“客醉”二字耐人寻味,请加以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