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春闺思    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注:“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春闺思    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注:“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注:“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3分)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答案

小题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小题2: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3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袅袅”是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态,“城边”则交代了具体的环境。第二句写到桑树,以便为下句“采叶”作铺垫。“青青”是形容桑叶茂盛的样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
点评:叠音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是一种应用极广的词类。通过叠音词的使用,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和物的音、形、情、态,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使用叠音词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2、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3、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小题2:试题分析:“提笼忘采叶”,这诗中精彩的一笔,这是作者撷取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动画画:采桑女手提竹笼而立,却忘了采摘桑叶。她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笼”——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笼忘采叶”,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心儿何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
点评: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这是一个庞大的阅读知识系统,它包括诗歌的整体写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情况,也包括修辞手法的判定及其效果分析以及联想、想象、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识别等内容。这是对古诗写作艺术技巧的赏析,也是高考必考的能力点。解答这类题目的模式基本上一致,那就是:判断所用的艺术手法,并对此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这种艺术手法的艺术效果。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小题1: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3分)
答:                                                                            
                                         
小题2: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②辛夷花: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小题2:这首诗中,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任职山东德州时。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人,与作者少年交游,时任广东四会县令。②蕲:通“祈”,祈求。③三折肱:《左传》语,“三折肱,知为良医”。
小题1:本诗的第二联最为后人所称道,试从表现手法上简要赏析。(4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两联从哪几个方面写黄几复的品德和才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日怀秦髯
(宋)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
注:①出自陆游《闲居自述》诗句“花如解语还多事“。②日边:指天子近旁或国都。
小题1:颔联中使用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小题2: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北 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北山:即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小题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3分)
小题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