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小题1:本诗如何运用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小题1:本诗如何运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1:本诗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愤”的?(4分)
小题2: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4分)
答案

小题1: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小题2:用典明志。1、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2、这也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对比,对比出多少郁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写出了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与两次抗金胜仗时的豪迈形成对比。
点评:诗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以酌情根据分值决定。
小题2:
试题分析:用典明志。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
点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
举一反三
登岳阳楼                                             望洞庭
杜甫                                                    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色,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小题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从表现手法和意境角度具体分析两诗的差异。(6分)
小题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小题1: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4分)
小题2:诗贵含蓄,此诗三四句情感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 ①沈(沉)浮:遗失。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小题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4分)
                                                            
小题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小题1:“老”、“肥”两字用得好,请说说为什么。(3分)
小题2:这首词上阕尾联用了哪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箭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释] ①李德裕,唐杰出政治家,武宗朝任宰相,宣宗即位后,受奸人打击、陷害,被一贬再贬,最后,窜逐到海南,贬为崖州司户参军。这诗便是在崖州时所作。②剑铓:剑锋。③若为:怎能。
(1)请比较分析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哪些异同点。(4分)
(2)请指出两首诗各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