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小题1:诗中向渔人的发问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小题1:诗中向渔人的发问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小题1:诗中向渔人的发问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2:你怎样辩证地看待诗人在诗中流露的这种情感?(3分)
                                                                      
答案

小题1: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或向往隐居生活。)
小题2:①憧憬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景的情感追求值得赞许。②脱离现实不可取。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体现出诗人对桃花源生活的向往。
点评:所有的诗歌,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论是写景、还是怀古,都是为了表达出作者当时的感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读懂了,情自然也就呼之欲出了。
小题2:试题分析: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
点评:解答这一类的题,最好能知人论世,知道诗人的生平,什么时期是什么诗风,遭遇过什么事。但是如果这个诗人不是你所熟悉的,就应该结合诗文作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都是在诗歌当中体现出来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七里香 
中国台湾 · 席慕容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诗人通过一组意象群,如溪水、海洋、浪潮、绿树、白花、篱、魂魄、园,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多姿的图画,并给我们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与深远的意蕴享受。
B.“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和“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形成鲜明的对比。“溪水流向海洋”是指老年人匆匆走向人生的归宿。“浪潮重回大地”是指心系故园,重回故园。以“溪水”、“浪潮”两句对比起兴,从中引出对人生的思考。
C.绿树、白花交相辉映,在“篱”前的年轻人岂知离愁别苦?诗人在此巧用“篱”与“离”之谐音,暗寓离别之意。少年轻离别,只是挥挥手,便头也不回地走了。走得匆匆,走得也洒脱。
D.直至沧桑历尽,魂魄归来,转眼已是廿年。白居易《长恨歌》有“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之句,诗人此处用“魂魄”这一深具古典韵味之意象,有幽深的韵致,缠绵的情怀。一阵微风拂过,郁香满园,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花 (吴融)
不斗秾华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注释】: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②秾华:盛开的花朵。
小题1:对这两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白诗第二句“软于丝”的意思是指柳条披垂时那种柔软如丝的姿态。
B.白诗三、四句写郊野荒园的柳树,尽管长势繁茂,婀娜多姿,却无人观赏。
C.吴诗第一句写杨柳不屑与春日百花争浓斗艳,自有一种品格。
D.吴诗第二句“雪濛濛”形容漫天飞雪,描写杨花比百花先开的情景。
小题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都是前两句侧重描写杨柳的可爱风姿,后两句侧重议论、抒情。
B.同是写树,白诗运用正面描写,而吴诗则兼用衬托的手法。
C.白诗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D.吴诗通过对杨花的赞美,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傲霜斗雪的英雄形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8分)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小题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王安石政治上受挫后归隐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该词作于此期间。
小题1:请结合词的上片具体分析作者归隐后的境况。(3分)
小题2:“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与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小题1:两首作品都写了寻觅春天,请指出两首作品各是怎样寻觅春天的?寻觅结果如何?
小题2:两诗词各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