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山居即事       【唐】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山居即事       【唐】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荜门:用竹荆编织的门。
小题1:颔联中的“遍”字和“稀”字形成了对比,请简析它们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2:诗歌的后四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情感?(4分)
答案

小题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形成对比,共同描绘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3分)
小题1:写出刚出芽的嫩竹与荷花清新可爱(1分),人们采菱而归,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景象(1分)。表现出作者心中悠然闲适的愉悦之情。(2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炼字属于语言类的鉴赏,解题技巧是先解释该字在文中的意思即分别表现“松茂鹤多”“来访者少”,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其表达效果(描绘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小题1:试题分析:(一般是描绘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情感),描绘了什么画面或怎样的景象,一般是自己结合诗句进行准确的概括,不可引申太多。
点评:诗歌鉴赏题 要求“四看”即看题目看作者看正文看注释,只有这样才能对诗歌有大体的了解,不至于偏离方向。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①本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时写的。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的家乡颖川很近。 ②寒食,即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小题1: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3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文成小题。(11分)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傍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小题1:诗中描绘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5分)
小题2:清代诗人沈德潜在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认同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 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小题1:就诗歌表达主旨而言,这首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4分)
小题2:清代纪昀评价这首诗:“唐人梅诗不似宋人作意。此首特有情韵。五、六最佳。”
有人说,第六句中的“蜂”字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妙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九 江 闻 雁
陈 均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⑴本诗首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
⑵简要分析诗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得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小题1: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小题2:第三联写人世悲欢,真切感人。读到此处,你眼前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哪两个字传达了作者此时的情怀?(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