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得分:听 筝   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得分:听 筝   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8分)    得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小题1: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小题2:第三联写人世悲欢,真切感人。读到此处,你眼前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哪两个字传达了作者此时的情怀?(4分)
答案

小题1: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答出其中两种得2分)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3分)。
小题2:答:示例:灯下慈母盼子、楼头思妇望夫的哀怨的景象。(2分) “愁”、“思”两字;(2分)“独”、“空”两字。(2分)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第二联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从关键字上,从具体意象上分析,发现比喻手法与拟人手法最明显。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2:
试题分析:概括情景可分析: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这两句总让人联想到灯下缝补的老母亲和独立凭栏远眺的妻子。炼字就是找最具表现力的字,一般为形容词或动词。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答此类题首先结合诗句分析,再者还要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炼字题一般在解题时关注以下几种词(1)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多用拟人的手法 (2)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 补充: (3)关注生动形象的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4)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举一反三
阅读《望岳》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小题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小题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小题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①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②遮回,掩饰。
小题1:这首词上下两阕所写内容有什么明显不同?(5分)
小题2:有人说“做个闲人样”一句“立改前文之境”,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②坼:裂开。
小题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色?请你置身诗境,说说你的感受。 (4分)
小题2: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
访益上人①兰若②
严 羽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注】①上人:对和尚的敬称②兰若:指寺庙。首句的“青莲宇”也是这个意思。
小题1:诗的第二联写出了益上人怎样的生活环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小题2:诗人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说,诗的高妙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合使诗的最后一联谈谈你的理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项羽  (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小题1:简析本诗的表达技巧。(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