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小题1:赏析“潺潺、瑟瑟”二词。 (3分) 小题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引出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分) |
答案
小题1:①“潺潺”“瑟瑟”,运用叠词细致入微的描摹了流水声和风声,以声衬静,渲染了乡村野外恬静的氛围(2分)。又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1分)。 小题1:②以联想和想象引出了“水潺潺、风瑟瑟、近村、闻钟、深寺”这几处画面以外的景和趣。(2分)这样写的好处是:写水声、风声、钟声,以声入诗,化静为动,以声衬静,(2分)使画面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恬静而又不失生机。(1分)“知村近,觉寺深”则使画面更加开阔。(1分) (前两点计2分,后两点只要答出一点即可给1分) |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叠词的作用: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2、起强调作用。本题使用了“潺潺、瑟瑟”二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从内容上分析,二词则形象的描摹了平落涧的水声,细吹林的秋风,如些细微生动的描写,渲染了野外的恬静氛围。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写作特色及表达效果。知村近和觉寺深都是想象,开阔了诗的意境;写景则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前两点计2分,后两点只要答出一点即可给1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答题。(8分) 新 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小题1:“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小题2: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5分) 答: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小题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5分) 小题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6分) |
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从京口起步的。此处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 B.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是因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出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 C.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借鉴历史,说明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暗指韩侂胄急于北伐可能重蹈覆辙。 |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说的是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踏 莎 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小题1: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2: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8分) 题大庾岭北驿 唐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分界线,有北雁南飞至此回的传说。 小题1:这首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应”字极为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该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这首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对有特色的一种手法做简要赏析。(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