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高 荷元稹种藕百余根, 高荷才四叶。飐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①。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注释]①擪,音y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高 荷元稹种藕百余根, 高荷才四叶。飐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①。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注释]①擪,音y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高 荷
元稹
种藕百余根, 高荷才四叶。飐闪碧云扇, 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①。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释]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
小题1: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②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请简答。(4分)
小题2:某些事物往往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人寄寓某种志趣或情感。请说明元稹笔下“高荷”有怎样的寄寓;并请你另举一物,根据其特征阐发其可以象征的志趣或可以寄托的情思。(不少于200字)(10分)
答案

小题1:①C
②写了“荃”贴近水面,因而一生安宁;写“荃”是为了反衬“荷”,突出“荷”的高举及因“高”而会遭到外力打击的特点。
小题1:①元稹借高荷寄寓了这样的人生原则:为人自当追求高远的境界或坚守高洁的情操虽遭外界打击摧残历经艰险也矢志不渝。②举例:略。
解析

小题1:①C“风力的抬举”不当,应为“自抬举”,自己勉力挺拔向上。②结合“不学着水荃,一生长怗怗。”可得“荃”的特点是“怗怗”,即安宁。再答与“荷”的关系,也就是为了反衬“荷”,突出“荷”的高举及因“高”而会遭到外力打击的特点。
小题1:首先答出元稹笔下“高荷”有怎样的寄寓,再举出另一物,根据其特征阐发其可以象征的志趣或可以寄托的情思。可举“梅花”“凤凰”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小题1:请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5分)
小题2:本诗的颔联与颈联写景富有特色,请加以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慈姥矶 何逊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注:何逊(?—518)南朝梁诗人。今山东郯城人。
小题1:诗的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5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1。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2。
1 “歌哭”语出《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
2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
小题1:首联的“空”指的是什么,“同”指的又是什么?(2分)
小题2:清代的査慎行评价这首诗的颔联说:“第二联不独写眼前景,含蓄无穷。”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第二联进行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沧浪静吟
苏舜钦①
独绕虚亭步石矼②,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二子③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④不满缸。
【注】①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北宋著名诗人。屡次上书朝廷,议论时政得失。庆历四年(1044),因“稍侵权贵”,被捕入狱,革职为民。退居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有《苏学士文集》。此诗写于苏州沧浪亭闲居时期。
②石矼:石桥。
③二子:指伯夷和叔齐,商末孤竹君之二子。二人互让君位,先后都逃到周国。武王 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④澄醪:清醇美酒。
小题1: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请指出第三、四句的情景关系,并简要其分析写景手法。(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杜甫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日忆李白                    天末怀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即南北朝诗人庾信、鲍照。 ②当时杜甫、李白分别处于渭北与江东。③诗作时李白被流放之夜郎,途中遇赦还之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④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小题1:从两诗的诗题“忆”、“怀”来看,两诗在抒情上有什么异同?(3分)
小题2: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