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闽中秋思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小题1:诗的前两句写景很有特色,请你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闽中秋思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小题1:诗的前两句写景很有特色,请你简要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小题1:诗的前两句写景很有特色,请你简要分析这两句是怎样写景的。(3分)
小题2:诗人为什么说“只堪图画不堪行”?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①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从视觉方面写出了菊的紫色和丛开,写出了蕉花的红艳美丽;从听觉方面写出了雨声的均匀和风吹蕉叶的细切,有很强的节奏感。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雨是“匀”,风是“弄”,使得“雨”都俏皮可爱。
小题1:闽中秋天的风景实在太美,无论是“紫菊”还是“红蕉”,无论是“山”还是“海”,都可以入画,但是江南风景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乡。(2分)况且大海波涛汹涌,难以行船,山路崎岖,难以走马。他乡美景,更添乡愁;归途难行,还家不易。所以诗人发出了“只堪图画不堪行”的感叹。(2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即赏析诗歌中的景与情。诗中为秋景,有声有色,所以可抓住这一点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去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有声有色的秋景再美,也只能画不能去。不能回哪,回的当然是家乡,最美也比不上家乡,美景反而更添乡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小题1: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根据《项羽之死》说说理由。
小题2: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郑五愔弹琴 孟浩然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小题1:本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诗歌主人公郑五愔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8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小题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4分)
小题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点绛唇
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
小题1:“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词的最后三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完成小题(共8分)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②乞祭余骄妾妇,士③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人: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③士:指介子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小题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