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闻砧①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

阅读下面的唐诗。闻砧①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唐诗。
闻砧①
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②断猿:即断肠之意。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小题1:杜鹃和猿的叫声应该是最典型的悲切之音,可作者说“不哀”“不切”,为什么?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悲切的,作者这样说是使用了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下句所写的砧声的悲切。
小题1: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不禁为之愁白。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宋词(11分)
思佳客·赋半面女髑髅
吴文英
钗燕拢云睡起时。隔墙折得杏花枝。青春半面妆如画,细雨三更花又飞。
轻爱别,旧相知。断肠青冢几斜晖。断红一任风吹起,结习空时不点衣。
注:这首词是作者居于杭州时所作,有怀人之意。从词的内容看,应当是作于杭州姬妾辞世之后。①髑髅: 死人的头盖骨。②结习:即是人世间的种种烦恼。佛经上说,天女散花于诸菩萨,及身,花朵不经拂拭而自行坠落;至大弟子,却滞留于衣。天女问其缘故,舍利佛答曰:“结习未尽,花著身耳;结习尽者,花不著也”。
小题1:本词主要用了哪种写法,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简要赏析“断红一任风吹起,结习空时不点衣”一句。(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题目。(6分)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尘网、羁鸟、故渊在诗中各是什么意思?(3分)
                                                                            
(2)很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的笔下为什么会显得那么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临  江  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①浮生:一生。古人语“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②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小题1:上阕中“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这两句写景,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有人认为下阕中的“酒醒”后三句与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夏日西斋书事①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①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小题1:简述这首诗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色。(5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