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暮春归故山草堂》钱 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小题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小题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5分) 小题2: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幽竹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
答案
小题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点题,(1分)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2分)一“稀”、一“尽”、一“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调零空寂的气氛。(作用2分) 小题1:这里诗人用了反衬的手法(对比也行)来突出幽竹清音不改的形象。(答拟人手法的不算错,酌情给分)用晚春时节竹的花来反衬,突出幽竹清阴不改的形象。(3分)幽竹的不改清阴,体现出幽竹坚持自我的气节,而作者以一个“怜”字,表达了深深地怜爱和赞美之情。歌颂了不畏春残的幽竹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3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人笔下的“暮春”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4分) (2)三、四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诗人主要采用什么手法刻画“幽竹”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于祥兴二年(1279)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 )A.首句描写惨淡的夕阳映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这一景象暗寓南宋朝廷已如夕阳般沉沦之意。 | B.第二句中的“孤云”既是实景也是自比,诗人在故国覆亡之后感到,自己就像那天边飘浮的孤云,再也无所依托。 | C.颔联发出了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颈联表达家国沧桑之感。这两联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 D.“旧家燕子”是化用唐朝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决心以死报国的坚定信念。 | E.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自己虽被迫离开江南,决无生还的希望,但那忠魂终将回归故乡,体现了哀苦之至的心志。 (2)这是一首抒情言志的诗,它在写法上有何特点?(6分) |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 缺,山畔行人山下歌。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注:游丝,蛛丝。.‘ (1)开头两句的描写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2)诗的最后两句选用了怎样的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遣怀 杜甫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 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 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 夜来归鸟尽,啼***后栖鸦。 小题1:古人评论说:“愁眼二字,便见所怀。”“愁眼”所见的是什么?这两个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2:清人仇兆鳌说此诗“处处是咏景,句句是言情”。请以二三联为例,从景与情的关系上进行简要赏析。(4分) |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小题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6分) 小题2:下阙描绘了怎样的农村景致?(5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