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楚江怀古(其一)①[唐]马戴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②。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③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④不见,竟夕自悲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楚江怀古(其一)①[唐]马戴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②。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③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④不见,竟夕自悲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楚江怀古(其一)①[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②。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③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④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①晚唐诗人马戴因直言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写下《楚江怀古三首》。②楚丘:楚地的山丘。③广泽:广阔的大水面。④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
(1)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3分)
A.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结合全诗,分析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作者抒发怎样的情感。(3分)
答:                                                                              
                                                                               
答案
(1)A (2)全诗运用借景抒怀的表现手法。(1分)描写在深秋薄暮时节,诗人泛舟于洞庭,见到残阳西下,水阔山青,听到树上猿啼,江流声声,不禁引起了对屈原的缅怀,(1分)因“云中君不见”而“竟夕自悲秋”。凭吊屈原,追慕先贤,实则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借以表达自已愁苦忧伤的心情。(1分)(点明借景抒情,追慕先贤,怀才不遇全给分)
解析
(1)A 项和本诗都是感伤自身不遇。B出韶光易逝C无奈之情D同病相怜的感慨。
(2) 借景抒情。秋风遥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意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入耳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照眼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诗人泛游在湘江之上,对景怀人,屈原的歌声仿佛在叩击他的心弦。“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
诗人描写了洞庭湖的风景,凭吊屈原,抒发了自己羡慕屈原的情怀,表达了自己苦闷忧伤的心境。全诗借景抒怀,凝练深挚,情真意切。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7分)
水调歌头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闲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小题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间,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B.看到江面上芙蓉如被胭脂染过,红艳夺目,词人心中才感觉到真正的快慰。
C.“尚想暑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寄寓田园之思。
D.最后两句写回首中原故土,不禁涌起报国之情,也就暂时放下归隐的念头。
(2)上片中,作者借文字表达了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杨炎正与辛弃疾是至交。有词评家认为,杨炎正的情怀及词风与辛弃疾相类,你如何看待这种认识?结合这首词,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花寺
(宋)吕夷简
贺家湖上天花寺,一一轩窗向水开。
不用闭门防俗客,爱闲能有凡人来?
注:贺家湖:又叫鉴湖、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市南。唐开元中,著名诗人贺知章还乡为道士,“求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新唐书·隐逸传》)。
(1)诗人主要是从哪个角度来写天花寺的?在诗人笔下,天花寺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释】耒阳,即今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生平不详,为词人好友。推官,是州郡的属官。据考,淳熙六年(1179)或七年,作者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时写了这首词。
小题1:“山前灯火欲黄昏”中的“欲”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简析“鹧鸪”在词中的意蕴 (5分)
小题2:词的下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满江红 怀子由作
苏轼
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 情乱处, 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雕华发。 一尊酒, 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注】①元祐七年(1092)为颍州 (州治今安徽阜阳) 知州时作。子由:作者弟苏辙的字,时在汴京。②林下:山林家园之中,指退隐之处。③占黄色:古代有种说法, 眉间有黄色是喜庆的征兆。
小题1: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全词来看,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加以赏析。(5分)
小题2:“对床夜雨听萧瑟”一句,有人认为是词人怀想过去,有人认为是感伤“现在”,你认为呢?请简要说明。(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李好古,南宋末年人,自称“江南客”,著有《碎锦词》。
小题1:《采桑子》一词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两个典型意象表达出来的?(2分)
小题2:这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归来”,但它们归来时面对的景象各有什么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