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东岗晚步李弥逊①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东岗晚步李弥逊①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东岗晚步
李弥逊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注]①李弥逊是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
小题1: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和人物构成的?请简要概括。(5分)
答:                                                                            
                                                                                
小题2:在诗歌的尾联中,诗人为何“自怜”?从整首诗来看,诗人用了什么手法结尾?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答:                                                                            
                                                                                
答案

小题1:第一问: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别具田园情调的画面。
第二问:画面构成:石梁秧畦、谷深道狭、栖鸟归林、行人问路、渡者唤船等。
小题2:第一问:眼前江山如画,使诗人联想到中原故土战火纷飞,国土沦丧,深感自己人近暮年,闲居田园,无法挽救国家命运,不由感伤自怜。
第二问:从整首诗来看,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结尾,前六句所写的优美的田园景象与结尾两句所写的中原战火纷飞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问:鲜明地突出了诗人身处江湖而心系国事的胸襟。
解析

小题1: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
小题2:第一问3分,第二问2分,第三问1分,意思答对即可。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苔痕印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2)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醉 汉
非马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注]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1948年离开大陆到台湾。
1、诗的开头“短短的巷子”指什么?诗人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                                                        
2、诗的结尾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作者表达了什么感情?(2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小题1:“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与唐代诗人齐己笔下的“一枝”、宋代诗林逋所吟的“疏影”有所不同,请对这一句进行赏析。(5分)
答:                                                                   
小题2: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对余光中的《枫叶》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天,最容易受伤的记忆
霜齿一咬
噢,那样轻轻
就咬出一掌血来
A.首句表明:秋天万物萧索,容易引起人们许多伤心往事的回忆,此即古今诗人之所以悲秋也。
B.因为秋霜摧残万物,花叶凋零,故有第二行的“霜齿”之喻。
C.因为枫叶有五个角,经霜后变成红色,故有末句的“血掌”之喻。
D.末句“咬出一掌血”,赋予绿色以生命,并寓有奋斗、牺牲之意。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贺新郎①
寄李伯纪丞相
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②,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③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注释 ①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这一年,宋向金屈辱求和已成定局,但李纲(字伯纪)仍上书反对。南渡后,李纲曾任宰相,不久被罢免。张元干曾为李纲属官。②鼍:亦称扬子鳄,鼓:用鼍皮蒙的鼓。这里形容鼾声如鼓。③谩:同“漫”,徒然的意思。涩:不滑润。铜华:即铜锈。
小题1:有人认为“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这两句“语浅而情深”,试作简析。(4分)
小题2:词的下片大量用典,任选一处指出用了哪个典故,并分析其作用。(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