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 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 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六朝文物草连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首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3分)
(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案
(1)借代(1分)。寄寓了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2分)。
(2)对隐逸古人的缅怀仰慕之情(1分),厌倦官场、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1分),无法像范蠡那样泛舟五湖的惆怅之意(1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1)这首诗写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试从写作手法角度加以赏析。﹙4分﹚
(2)这首诗如何评价项羽的?说明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8分)
江阴浮远堂 [南宋]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淮南,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神州,诗中指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
⑴诗中“万里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古人登高望远,往往恨重山阻隔,然而作者却“最苦无山遮望眼”,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8分)
秋日怀九华旧居
杜荀鹤
吾道在五字,吾身宁陆沈。
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
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注】①五字,即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②陆沈:比喻沉沦不被人知。
小题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4分)
小题2:联系全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赏析(6分)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1)  分别概括此诗与宋·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的上阕所描写的景物特点。(2分)                                                    
(2)全诗表现“凄凉”之情。请从选词炼字角度简析颈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岁暮
[唐]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