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轼《定风波》,完成两个小题。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读苏轼《定风波》,完成两个小题。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在横线处默写出原词句(2分):③---------------------------- (2)人们说此词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并体现了词人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说法的?请结合苏轼的身世,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 |
答案
(1)③_回首向来萧瑟处__ (2)答: “烟雨”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的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1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此句拓宽了全词的境界,充满艺术的张力(1分)。苏轼一生坎坷,屡经政治风雨的洗礼,(1分)但是这恰恰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1分)这就是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1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 又能诗,坐容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1)行人砰论这首梅花到看不见梅.但通篇透露着报春的讯息。你看到哪里写梅了吗? (2)“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写了什么?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蝶恋花 王诜①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②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王诜: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乌台诗案),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先后遣至均州(湖北)、颍州(安徽)。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得召回。 ②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小题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怎样的意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下片写到作者重回旧时官邸,其内心感受如何?结合上片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6分) 相信,克服重重困难,走出误区的中国文化必将改变所谓的“文化孤立”状态。 |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崖,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小题1:本词上片用了什么典故?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5分) 小题2:结合全词谈谈对“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的理解?(6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6分) 九日渡江 明·李东阳① 秋风江口听鸣榔②,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③,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注】①李东阳:明代茶陵人。成化八年,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后进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这首诗是诗人主持应天乡试时所作。在乡试放榜后,诗人从南京渡江经扬州北上,恰逢重阳,佳节思亲,因赋此诗。②鸣榔:捕鱼时敲打船舷所发出的声响。③瓜步:镇名,东临长江。后面的建康、真州和维扬,分别是今南京、仪征和扬州。 小题1:填空:首联交代渡江的时令、景色和 ;颔联以万里长江之永恒 百年人生之短暂,寓情于景。(2分) 小题2:颈联、尾联连用四个地名,流转自如。比较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比较两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异同。(4分) 答: |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共5分) 过华清宫① (唐)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过华清宫 (唐)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②。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②安禄山有谋反之心,玄宗遣使前去打探虚实。使者受安禄山贿赂,归后盛赞其忠心,玄宗信以为真,自此更是高枕无忧。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是 。第一首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第二首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3分) 小题2:这两首诗都是咏史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2分) 同: 异: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