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4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答:1)对偶:“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比喻:“白如练”、“塞鸿一字来如线”;3)夸张:“疾如箭”、“飞如电”。4)比拟:“新月初学扇” (4分答对1点给1分)
 (2)答:1)从写景顺序看:一、二句写江,写山,是从大处、远处落笔。三、四句写帆,写泉,分别属长江、淮山中的个体景物,是从近处,细处着眼。五、六、七三句由白天转到晚上,由地面转入空中。2)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着重勾勒大江远山之寥廓,是静态画面;三四句侧重描写江帆、山泉之飞奔迅疾,是动态镜头。五、六、七三句则动静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4分,每点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题。
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小题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于下首宋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注]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离家万里,敌人还未被打败,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
C.作者在这首词中,以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边关将士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情怀。“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忧思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描摹将军战士的感伤之态,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
D.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这样的境界在反映北宋那个王朝怯懦、外族凭陵的特殊的历史阶段上,是有典型性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1——22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①燕争泥。沈郎②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③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注:①池馆:周围有水池的屋子。②沈郎:即多病的诗人沈约,这里指词人自己。②鹧鸪:一种鸟,其啼声俗谓似"行不得也哥哥"。
21.请简要分析上阕是通过哪些意象写出了怎样的情景。(4分)
                                                                               
22. “此情唯有落花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王维,晚年吃斋奉佛,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小题1: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就全诗来看,这几幅图画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从唐代起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以前的诗都称为古体诗,如《诗经》、《离***》、两汉南北朝乐府。近体诗指的是格律诗,唐以后也有诗人用古体写诗,如“歌”“行”“吟”“引”等,《琵琶行》属于古体诗。
B.律诗每首八句,偶数句必须押韵。“言”是指每句的字数,如杜甫的《登高》就是七言律诗。
C.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王实甫、马致远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D.元曲结构通常是一本四折,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来介绍剧情。也有少数戏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