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小题1:(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答:                                               
小题2:(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答:                                               
答案

小题1:“蓑”字勾连“新绿”,形容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则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中的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小题2:下篇紧扣江行的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诗词中炼字的赏析,应注意结合词所描绘的景象及作者的心情。“映”字乃相互映衬之意,应考虑是哪些事物映衬,出现了什么景象,给人的感觉如何。从前文中可知,是绿草、白蘋、红蓼相映,构成了色彩丰富的美景。“蓑”是名词,与新绿搭配,为什么要说成“一蓑新绿”呢?分明是用“蓑”之形来形容新绿的状貌,参差而有序。
领悟诗词中炼字的妙处,要扣住妙字与词中景物的关联,把握住作者的心境。本词中“映”将绿草、白蘋、红蓼等事物纠结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画面,完成了对作者心境的表达。而“蓑”字与“新绿”呼应,细细体味两者之间的联系,便发现了“蓑”字之妙。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中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从整体上来看,这首词明显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从上片的绘景中可看出作者的愉悦,下片中便交代作者如此绘景的缘由,当然是作者的心境所决定的。有酒便为家、任江南江北体现作者情感最为真切,反映了作者心随所欲,无拘无束的思想。
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要善于从描绘的景象找到突破口,更要注意诗词中直接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这首词中上片中的写景为全词定下了基调,白蘋、红蓼,一蓑新绿足以显示出作者对江行中美景的喜爱。而后在下片中作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有酒便为家、任江南江北等,能够更明确的触摸到作者的思绪。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手唐诗,按照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唐诗)
峡口花飞欲尽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
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剑南风景腊前春,   
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小题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小题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轻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洲(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做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小题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小题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小题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小题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激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百日将近、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小题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