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落第长安常建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杂 诗无名氏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落第长安常建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杂 诗无名氏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1)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4分)
(2)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1)解析: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旅思乡愁,(2分)但常诗的感情更倾向于落第之后羁留帝京的失落、羞愧与沮丧;杂诗不涉具体情事,但表现的乡情乡愁更苦涩难堪,更深更细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2分)                                                       
(2)解析:“溪”字的表达效果有三,其一,以“溪”修饰“月”,将月色有形化,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生动形象。其二,“溪”本是名词,移用到这里作定语后仍保留其名词的形象感,溪月相映,更见美感。其三,溪水是流动的,这又与“一树梨花”的静美相映衬,动静结合,显出景物生机。(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宋诗和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元好问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注】元好问,金末元初人。金朝灭亡后,他不愿在元朝为官,回故乡隐居,过着遗民的生活。
这首曲子就是在他国破家亡后回归故里所作。
(1)《乡村四月》第一、二句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第三、四句运用
了               的表达方式。(2分)
(2)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选一首)简要分析。(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请说说本诗第一句中 “弄”字的表达效果。
(2)本诗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描摹出春山的美景,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①根据题目推断,这首诗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不超过5个字)?②根据诗歌内容归纳,作者写出了初夏天气的什么特点(不超过5个字)?(2分,每问1分)
(2)①诗歌主要靠创造意象来表情达意,这首诗创造了哪些意象?②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作者选择“柳絮”和“葵花”这两个很有特征的形象是有寓意的,根据它们的特征想想它们各喻指什么?(4分,①②问各1分,③问2分)
答:①                                                                        
                                                                             
③“柳絮”喻指                                                          
“葵花”喻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 遥 望
曾 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A.这是一首抒写人生感慨的诗作,真实地写出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态。
B.第二节换韵,但“回头”与第一节联韵,这样,两节的韵等于勾连起来。如此押韵,与诗的内容相适应。
C.“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中的“故乡”写实,具体写诗人的家乡。
D.诗的两节,分别写年轻、年老时的“遥望”,更确切地讲,是前瞻与回望,二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2分)
                                                                     
(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