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感旧歌者戴表元①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②锦色笺。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③。注:戴表元,字学家,生活在宋元交替之际。战乱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感旧歌者戴表元①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②锦色笺。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③。注:戴表元,字学家,生活在宋元交替之际。战乱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感旧歌者
戴表元①
牡丹红豆艳春天,
檀板朱丝②锦色笺。
头白江南一尊酒,
无人知是李龟年③。
注:戴表元,字学家,生活在宋元交替之际。战乱中,辗转各地,卖文为生。②檀板朱丝,乐器。③李龟年:唐开元间乐工,常出入王侯之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
(1)试简要分析诗歌的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西湖志余》称:载帅初湖上赠歌者一绝,有故国之思焉。即此诗也。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故国之思”的理解。(3分)
答案

(1)“牡丹红豆艳春天”画出一幅艳丽秀美的湖上春景图,“檀板朱丝锦色笺”描摹了船上精致的陈设、听歌的场景。(1分)这两句与“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的悲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乐景衬出了哀情。(2分)
(2)作者借用唐朝乐工李龟年的典故,以李龟年比主人公。(1分)唐人“掩泣”于李龟年晚年歌唱,是因为他象征着繁华美好的开元盛世之一去不返;此诗正以昔日歌者在湖上春日中的潦倒晚景,抒写对故国沦亡的无限悲怀。(2分)
解析
鉴赏:这首诗,勾勒了一幅色泽鲜明、线条凝练的人物画。
开笔未传写人物,先描画背景。一抹浅浅的青绿,染出了满湖的清风细波;在遥远天际,点几处碧风淡影。然后再在湖岸近处,以浓彩画一丛绿叶映衬中如火绽放的牡丹;几枝结满果筴的绿条,从画面之右上角横斜而下——那正是唐代诗人王维,曾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句歌咏过的南国“红豆树”。这便是开篇“牡丹红豆艳春天”之画意,花色浓艳的牡丹和出筴艳丽的红豆,辉映着一个多么秀美的湖上之春!
接着勾勒的,大抵是一艘游船。船在岸边,可眺望湖上秀色,船之另一半当隐在画面之外。空荡的舱中,画一张长桌,桌上添一幅拍板,那是用精致的檀木所制成。然后彩笔轻描,一架朱红丝弦的桐琴,便横置在了你的眼前,琴之一侧,则是锦缎般五彩之笺——那该是让听众点选的歌笺吧?
这一切一经画成,你不免怦然心动了——那是妙韵天成的歌者之行当呵!现在该把这位歌者呼唤出来了:她当然不是浔阳江头夜月下的伤心商妇,而杜牧在滕王阁上喜遇过的妙龄歌女了!然而,丹青手以简峭的线条勾画出来的,却是一位面容憔悴的白发老翁——既然没有听众,当然也不再调琴,只是默默地凝望着湖上沉思,甚至也忘了品味那斟满已久的杯酒……
在如此明艳的春日湖景前,画出的竟是一位如此潦倒的垂暮老人!这景象不仅令人哀怅,简直还带几分残酷。他究竟是谁?“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直到诗之结句,作者才在掷笔而叹中,透露了这位老人的身份;原来,他当年竟是李龟年那样名震天下的歌唱家。
现在在看“画”上的白发歌者:艳丽的牡丹如火绽放,不使歌者的如雪白发更加怵目惊心?“一尊”苦酒,只能令他的哀愁更增苦涩,又哪有心思去喝!周遭空无一人,谁也不知道她此刻有多孤寂。也许只有红豆树上的相思子,才能理解他默默无语中涌起在心头的,对于故国往昔的绵
绵思情吧?
举一反三
诗歌鉴赏
江边柳
[唐]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同为咏柳诗,两位诗人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分别作简要说明。(3分)
答:
(2)两诗各具特色,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选择一首作简要赏析。(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作者是如何表达“静中生凉”这一意趣的?清作简要分析。(3分)
(2)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赏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相思·山驿
[宋]万俟咏
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①一晕生,雨余秋更清。
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注】①蟾,蟾蜍,代指月亮。
①第三句中“凉”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4分)
②前人评价此词“通篇虽无‘愁’字,但处处有‘愁情’”。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春尽
韩偓①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②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注]①韩偓:字致尧,晚唐诗人。一生经历了家园沦亡等巨大变故,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此诗是他的晚年之作。②迥:偏远。
22.诗歌抒写春天消逝的感慨,首先抓住         这个行为来突出“惜春”之情,随之转入写景,继而着力点出一个          字来寄托作者极深的感慨。(2分)
23.有人认为“融情入景,兴寄深微”是本篇的主要艺术特点。请结合诗歌的颔联(第二联)作简要赏析。(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曹操的《龟虽寿》,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浪淘沙·北戴河》词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其中的“遗篇”就是指《龟虽寿》这首诗。
B.这首诗前四句是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管寿命多长,总有终结的一天。从反面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
C.诗的第五、六句从正面作喻,又与七、八句意思紧密相连,揭示了这首诗的中心,形成了诗的高潮;高潮之后,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把满腔热情凝聚于一个哲理之中。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在配乐时加上去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