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以下题目。(6分)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以下题目。(6分)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以下题目。(6分)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2)怎样理解这首诗歌的中心?
答案

(1)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2)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解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行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完成(1)、(2)两题。(6分)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1)鹿车:借用佛家语,喻指归隐山林。
(1)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首联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16.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 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注]似妇人。
[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
(1)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陆游《书愤》)
(2)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念桥边红药,_______。(姜夔《扬州慢》)
(4)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 _______,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6)得道者多助,_______。(《孟子·公孙丑下》)
(7)天下兴亡,_______。(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现代诗歌,完成: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现代诗歌,完成: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
B.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而诗人敢于用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在描写对象前面加上大量形容词,为了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
C.“假如我是一只鸟”中这个意象“鸟”,是一只特指的鸟的形象,就像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反复吟唱的杜鹃、鹧鸪一样,是一种具体的鸟。
D.此诗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就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其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3.对下列修饰词语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B.“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C.“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激怒的风,是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仇恨,“无止息”更加说明了敌人的暴行是永无止境的。
D.“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