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1)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陆游《书愤》)(2)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 (1)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陆游《书愤》) (2)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念桥边红药,_______。(姜夔《扬州慢》) (4)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 _______,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6)得道者多助,_______。(《孟子·公孙丑下》) (7)天下兴亡,_______。(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
答案
(1)铁马秋风大散关 (2)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年年知为谁生 (4)长风破浪会有时(5)君子成人之美 (6)失道者寡助 (7)匹夫有责。 |
解析
所有试题都是记忆型默写,要熟背原文,句中不得有错别字或缺漏。注意(2)中“竞”的书写。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两首现代诗歌,完成: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
阅读下面这两首现代诗歌,完成: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2.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 B.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而诗人敢于用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在描写对象前面加上大量形容词,为了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 C.“假如我是一只鸟”中这个意象“鸟”,是一只特指的鸟的形象,就像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反复吟唱的杜鹃、鹧鸪一样,是一种具体的鸟。 D.此诗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就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其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3.对下列修饰词语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B.“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C.“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激怒的风,是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仇恨,“无止息”更加说明了敌人的暴行是永无止境的。 D.“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典诗歌,完成: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这句虽然写声音,但是读者却可以看见人格化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2.对下面这首唐诗的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梧桐是高树,一个“梳”字,说明梧桐上很少叶子,稀稀疏疏,给人一种衰败的感觉,营造一种凄凉的气氛。 B.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后两句中“自”,“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D.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赫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中,是和“清”不相容的,但是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正是为“清”无须籍“贵”作反铺垫。 |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典诗歌,完成: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对下面诗歌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暗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B.徙倚:迁徙依靠。 C.落晖:落日的余光。 D.薄暮:日将落之时。 2.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东皋”、“薄暮”、“望”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从全诗看,诗人在暮色时分看见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图,美丽的景色让诗人像田园诗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乐于隐居的生活,整首诗歌弥漫着愉悦的基调。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3.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B.这首诗前三联写景,通过写景来间接抒发诗人喜欢田园生活的情感,尾联进行议论,表达自己彷徨苦闷之情。 C.中间四句的景色描写手法多样,不但有光与色的展现,而且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B.晋军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6.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以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7.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 苏 轼 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儋州之前。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通潮阁,一名通明阁,在澄迈县西。②帝遣巫阳招我魂:帝,指上帝;巫阳,古代女巫名。这里诗人化用《楚辞·招魂》之意,借上帝以指朝廷,借招魂以指奉旨内迁。 (1)古典诗词特别将就炼字,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贪看白鹭横秋浦”中“横”字的妙处。(4分) (2)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比较这两首诗,看看有何不同,请简析。(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