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鲁山[注]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鲁山[注]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鲁山[注]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1)此诗首句中的“惬”字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诗加以分析。(3分)
(2)梅尧臣写诗,讲究“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你认为此诗中哪一联写景写得最好?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1“惬”字作为诗眼,具有领起全诗内容的作用。○2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集中表现了作者对山野的由衷喜爱之情。(3分)
(2)可任选一联,言之成理即可。(3分)
参考示例:
第二联:此联第一句紧承全诗首联的“千山高复低”,写的是一座接一座的山峰连绵不断,应接不暇的美景扑面而来,独自一人行走在幽深的山路上,心情真是好极了;“随处改”写出了千山的不同姿态,是“高复低”的具体化。第二句扣题目“山行”,写自己一个人在幽深的小路上行走,沉醉在美丽的景色中,竟然迷路,这也是好峰随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通过“幽径”写出了千山好峰的幽深,开拓了山野的境界,还充分地写出了诗人被山中美景所陶醉的愉快心情。确实把“千山高复低”的景致写得形象生动,如在眼前。
第三联:通过“熊升树”“鹿饮溪”进一步点明了山行时的节令,写出秋天时节生机盎然的山野一派幽静清空;如果说“千山高复低”是相对的静态景物描写的话,那么这两句则是以动态的“熊升树”“鹿饮溪”来描写秋天山野的生动景致,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及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释:(1)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两天,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2)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原上,面积约12平方公里,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以及陪葬墓107座。
读孟云卿的《寒食》试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分析“满”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寒”字妙在何处?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小题1:(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小题2:(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小题1: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颈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小题2:9、有人认为,尾联没有扣住题中的“送”字,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小题1:(1)诗中“无主”、“茫茫”两个词有什么作用?
小题2:(2)全诗以写景为主。诗人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写突出诗的主旨?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