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
小题1: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颈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小题2:9、有人认为,尾联没有扣住题中的“送”字,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8、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杨柳摇曳、冰雪消融、春草返青的生机盎然的初春美景图。(2分)虽不免有离愁相扰,但更多的是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消释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2分)
小题2: 9、示例1:不同意。尾联回忆被贬黄州,初经此地时内心的孤苦与凄凉。这些回忆是因送别场面而引发。(2分)两相对比,更显友情之深厚,感慨之深沉。(2分)  
示例2: 同意。本诗是送别诗,而尾联却回忆去年被贬时的情景,未能扣住送别。(2分)送别诗一般在结尾直抒胸臆,而此诗的尾联却是回忆往事,表达的情感与朋友相送之情似乎不符。(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小题1:(1)诗中“无主”、“茫茫”两个词有什么作用?
小题2:(2)全诗以写景为主。诗人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写突出诗的主旨?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暑 旱 苦 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0.有人认为本诗首联“屠”“着翅”两词用得巧妙,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2分)
1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暑旱”?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请简要分析。(4)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夜闻笛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写了夜闻笛声。在两首诗中,笛声各引发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3分)
(2)第二首诗题为“闻笛”,但诗歌的前两句却写了登城所见之景,你如何理解这种艺术处理?(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⑴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4分)
⑵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分)
答: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