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把君诗卷灯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把君诗卷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10、根据这两首诗的背景,可以推断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            正是创作于这个时期,他的另一首有名的长篇叙事诗是                     。(2分)
11、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的不同表达作用。(4分)
答:                                                                                
                                                                                  
12、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4分)
答:                                                                                
                                                                                  
答案
10、《琵琶行》 《长恨歌》。
11、“惊坐”主要写动态,表现了作者听到友人被贬消息时的震惊不安和担忧。“暗坐”主要写静态,表现作者读到友人诗句后,既怀友又伤己的复杂心情。
12、“暗风”,即阴沉昏暗凄冷的风,表现作者身处垂死病中、挚友被贬的残酷现实中的悲凉凄冷心情。“逆风”,既实指行船的顶头风,也虚指蒙冤被贬、前途多舛的遭遇,表现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不平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21~23题。(6分)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1.对这首词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风流人物:指英俊、倜傥的文人雅士。故垒:旧时的营垒。
B. 雪:喻浪花。 英发:卓越不凡。
C. 纶巾:古代佩有青丝带的头巾。强虏:劲敌,指曹军。
D. 尊:通“樽”。 酹:这里指洒酒酬月。
22.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布置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含蓄曲折地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神往,进而去追寻他们的足迹。
C.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诸葛亮装束儒雅,风度翩翩,突现诸葛亮临战潇洒从容,指挥若定。
D.“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发出“人间如梦”的感慨,正是内心苦闷和哀伤的外露。然而并未由此而消沉、及时行乐;相反,他以酒祭江,所表达的正是对英雄的缅怀和景仰。
23.这首词把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气势奔放,一泻千里。请概括上下片写法上的不同之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蜀先主,指刘备。五铢钱,一种钱币。
⑴纪昀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请予以说明。
                                                                         
                                                                         
⑵结合全诗内容,简析颈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江州
陶 安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注】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明初诗人。
(1)请赏析“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
                                                                            
(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  )
(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3—15题。(8分)
山 中
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本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13.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 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一首五言律诗是《       》。(1分)
1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
B.三四两句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
C.全诗语言清新明快,结构严谨,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D.作者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本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
15.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请分析本诗最后一句以景结情的艺术效果。(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