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禾 熟①宋·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禾 熟①宋·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禾 熟①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22.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2分)
23.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案
22.丰收
23.诗人借刚释重负、卧坡吃草的老牛抒发内心的郁闷:自己仕途坎坷,官场劳顿,何异于老牛的耕耘之债?然而老牛的役债有了结的时日,而自己何尝不想卸却重负,舒闲疲惫的心呢。((4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解析
小题22:“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
小题23: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22—23题(6分)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22.“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看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你就一“弄”字,谈谈它所显现的“境界”。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
23.“沙上并禽池上暝”描写了什么景色?作者写这一句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书 边 事
[唐]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流水,长愿向南流。
【注】断:占尽。
22.尾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2分)
23.首联“征人倚戍楼”中“倚”字,有人建议改为“守”字更为确切。你认为“倚”与“守”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2.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      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襟怀,那是一种       的心态。(2分)
23.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醉花间
(唐)冯廷巳
睛雪小国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篷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22.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2分)
2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正中(冯延巳)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暄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有人认为“斜月明寒草”句读来不顺,如将之改为“明月斜寒草”似乎更上口,意境也不为差。你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2—23题。(6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22.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
                                                                                
23.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