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
(2)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答出以上三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 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的“泪”仅仅是诗人个人功名无成的伤感之泪吗?请说说“泪”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 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的“泪”仅仅是诗人个人功名无成的伤感之泪吗?请说说“泪”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事物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全唐诗》 录人此诗时,“落”写作“在”字。你认为用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评家认为这首诗妙在后两句。请结合诗句,试从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留别吴白楼  
(明)边贡
亭外潮生人欲去。为怕秋声,不近芭蕉树。芳草碧云凝望处,何时重话巴山雨?
三板轻船频唤渡。秋水疏杨,欲折丝千缕。白雁横天江馆暮,醉中愁见吴山路。
  注:①是作者的友人吴一鹏,字南夫,号白楼。
⑴简析“三板轻船频唤渡”中“频”字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何时重话巴山雨”一句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