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⑴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

古诗鉴赏。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⑴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山东省期末题
古诗鉴赏。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⑴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刍。”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 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⑵ “假寐”更好。“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 清楚。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问题。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向这一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江上
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江上
王士禛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陈 亮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①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著名词人,倡言恢复中原,数次因言获罪。②鸣榔:象声词,渔人捕鱼时敲击船帮发出声音。③洛浦:洛水之滨,借指洛神。潇湘:湘水之神。
(1)此词写景历来为人所称道,结合上阕内容,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景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题为“溪堂玩月作”,请概括作者如何扣住“月”而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下阕中“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这三句在词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A.开篇以三个蜀地方言叹词领起,气势恢宏,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础。
B.诗人接着展开想象,从蚕丛、鱼凫的开国,说到五丁开山,使秦蜀互通带有传奇色彩。
C.古蜀国之所以有四万八千年没有和秦地交往,是因为有比峨眉山还高的太白山的阻拦。
D.这是一首古乐府作品,以五、七言为主,间以三、四言等,句式错落有致,韵律跌宕舒展。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D.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悲惨的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
2.“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选部分画线的语句各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关键字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