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欧阳修的《采桑子》两首词,回答问题。其二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其四画船

阅读下面欧阳修的《采桑子》两首词,回答问题。其二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其四画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欧阳修的《采桑子》两首词,回答问题。其二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四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1)在这两首词的下片中西湖有怎样的共同特点?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二”词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共同点是水面平静。“其二”下片写西湖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其四”下片写行云在行舟之下,疑湖中另有天空,通过水中倒影来表现西湖水面的平静。
 (2)以动衬静。上片短棹轻纵的过程里,随船所向绿水芳草长堤之际,都会听到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下片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举一反三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有人评价此诗“意境恢弘,气势磅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在抒情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杜甫为什么会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描绘出了一幅雄伟的图景,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英雄生长的地方才适当,用于写昭君村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登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登高》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这首诗中包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评论家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句是诗人用“一生辛酸化出的”。请根据你的理解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倩:请求,使。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题目中的“九日”,应为“九月初九”,即重阳节,从最后一句中的“茱萸”可以推知。
B.“老去悲秋强自宽”具有奠定全诗基调的作用,“强自宽”是“勉强宽慰自己”的意思。
C.“笑倩旁人为正冠”的“笑倩”二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抓住人生有限的时光尽情欢乐。 
D.“醉”字鲜明地刻画出诗人的情态,虽已醉眼蒙咙,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耐人寻味。
2.“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这两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在这首诗中,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真是“字字亮,笔笔高”。你同意这种评价吗?请结合   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月  夜
杜甫
今夜郡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鄢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郝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②未解:尚不懂得。③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④虚幌:透明的窗帷。
1.下列对这首诗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诗人悬想妻子见月忆己,不说自己想,而说对方在想;不说自己见月思亲,却说对方见月忆人。
B.“未解忆长安”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小儿女不知道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另一层是说小儿女不理解妈妈看月的心事。
C.第三联描绘想象中的妻子的望月之久,忆夫之深,以至夜深不寐,雾湿云鬟,月寒玉臂。这是对“独看”的侧面描写。
D.尾联写自己的愿望,也是写妻子的愿望。说“何时”,实际是茫茫然不可知,诗人感伤现在的孤独,将团聚寄托于将来。
2.诗中有两个字既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并简要说明所在语句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