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舟行青溪道中入歙方回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舟行青溪道中入歙方回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末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蕨芽欲展未展的形状和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态。
2.①这两句言浅意深,写作者荡舟缓行,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②夹岸桃花不仅是青溪的实景,也是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举一反三
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晋书·张翰传》:,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1.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过骊山作
杜 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画线诗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及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积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们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惊赞转到对历史英雄羡叹。
D.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词句内容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颂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形象生动,精妙传神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