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兰溪舟中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    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①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

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兰溪舟中韩淲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    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①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四川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
    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
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注】①滩痕:滩上水纹
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两句诗是历来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析其动静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生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帆迎山色来还去”句写山,“帆迎”,描写了船迎着山前去,是动态描写。“山色来还去”,化静为动,写出了山迎面而来,又离船而去的景象,表现了舟行之快,别具情趣。“橹破滩痕散复圆”句写水,船过滩时,击散了滩上的圆圆的水纹,此为动态描写;船过之后,滩上的水纹又复合为圆形,则滩上又呈静态。动静结合,静中有动,极具情趣。(意对即可)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抒发对人生、世事变化迅疾,难以预测、把握的感慨。(或: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表达作者面对时空变化、世事变迁的泰然、洒脱之情。)(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_________是一种静谧和悠然;“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一种从容和豁达。
②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_________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
③市电视台花巨资购进最先进的电视转播车,大大提高了新闻的_________性。
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陈设      实效
B.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陈列      时效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陈设      时效
D.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陈列      实效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1)颔联中“空”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写饯别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风 中 琴
唐·卢仝
         五音六律十三徽
 鹤响思庖羲
     一弹流水一弹月,
     水月风生松树枝。
琴  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