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题。 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题。 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宁夏自治区月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题。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
2.虚实结合。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 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举一反三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山房春事共两首,作于安史之乱后。这是第二首。梁园,汉梁孝王的宫苑
(1 )岑参与高适齐名,皆为盛唐            诗派的代表诗人。
(2 )首句“梁园日暮乱飞鸦”中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的后两句颇受世人推崇,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 磷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1)前两句是如何写紫牡丹的?这跟写白牡丹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中诗人用一“别”字引出盛开的白牡丹,这样写好在哪里?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一剪梅
杨佥判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③。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注:①《柘枝》:一种舞曲。宋时发展为多人队舞,宫乐有《柘枝》队。②能;方言,如许、这等之义。③朱娥:美女。
(1)从全词来看,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军事如何?民事如何?”这两句其实在词中可以找到答案,请就词的内容具体回答这两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题张十一旅舍
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1)分析“五月榴花照眼明”一句的艺术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表层和深层两方面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续古诗十首(其四)
白居易
雨露长纤草,山苗高入云。
风雪折劲木,润松摧为薪。
风摧此何意,雨长彼何因。
百丈涧底死,寸茎山上春。
可怜苦节士,感此涕盈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