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首句中的“网”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赏析。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歌。
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注:游丝,蛛丝。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最后两句选用了怎样的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文横线处选填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此说明_____________。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D.任何人和事物者咯有优势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