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①白居易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①白居易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苏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卜邻,即选择作邻居。宪宗元和十年(815)春,诗人和宗简都在朝廷供职,宗简在长安购置了一所新宅,诗人很想与他结邻而居,于是作这首七律相赠。
(1)找出诗中用典的词语,并说说它们用来指代的内容。古诗中以邻人为题材的作品很多,由此诗可以联想到杜甫《客至》中召唤邻翁过门共饮的哪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想和元八结邻而居,有哪些理由呢?试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对其意境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典词语:“墙东”“三径”“绿杨”;指代内容:都指隐士居住的地方。句子: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2)理由有:①彼此知心,志趣相投,结邻而居,可共赏明月,共沐春风;②暂时外出,有良侣偕行;③若想“安居”,必当“择邻”;④一旦结邻,终身常见;⑤子孙后代可永远和睦相处。或从“志趣、暂出、定居、终身、后代”五个方面讲述理由亦可。
(3)①此联想象结邻相处后明月清辉共照两户,绿杨春色同到两家,充满诗情画意;(答出“想象”或“虚写”给分)②此联移情及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宋诗和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注】,惹得诗人说到今。
清江引·咏梅
[元]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注】林和靖:北宋诗人,林逋,字和靖。他的《山园小梅》诗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佳唱。
(1)请简要分析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共同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说明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题目。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杜 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注:①文翁:西汉庐江舒县人。曾在成都设学校,入学者免除徭役,这些措施对当地文化的发展有所促进。②滟滪:即滟滪滩,旧时是长江三峡的著名险滩。
(1)有人说颈联中的数字运用精妙传神,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颔联所抒之情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春 归
唐 庚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
  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到惠州(今属广州)安置。②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的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