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白燕     袁凯①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白燕     袁凯①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安徽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白燕    
 袁凯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注】①袁凯: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在明太祖的严酷统治下战战兢兢,随时有罹祸丧命的危险,最后以装疯免死,归家老病而终。 ②赵家姊妹:指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当明初江山一统,人心思定,可诗中偏说“故国飘零事已非”,一个徘徊彷徨,心含深深痛楚的“白燕”形象先声夺人地出现了。
B.颔联“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运用对仗、反衬等手法突出了白燕之白。
C.“柳絮池塘”为白燕创设的是一处暂避风浪的小小港湾,“香入梦”的情怀是自己玲珑心地、美好憧憬的低吟浅唱。
D.诗人借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专宠于汉成帝的典故,除了实现写物到写人的转换,也是点题升华掀起高潮的结句。
2. 这首诗借白燕主要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自己不与统治者合作,要保持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中,作者极力描写了白燕之白,白燕之白也隐喻其内在品质的高洁。同时作者还为白燕提供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生存空间: 柳絮池塘,梨花庭院。然后又郑重叮咛白燕:赵氏姊妹多忌,千万不要飞进宫里去啊。这寄寓着作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分别分析两首诗中柳的形象及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以柳为吟咏对象,虽然形象、情感迥异,但表达技巧上有很多相同之处。请找出两点,并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清〕纳兰性德
  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搏,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
(1)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①许浑(?-约858)晚唐诗人。②王翰,生卒年不详,唐朝开元盛世时期诗人。
1.清代学者马沅选编的《唐绝诗钞略》评《塞下曲》,说它“写得酸楚不可言”。结合全诗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翰与许浑同样写战争的悲剧,请结合王翰与许浑所处的时代分析表达情感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释]:①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②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③梅发:白发。
(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认为“与君犹对当时月”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赏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⑴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