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咏柳【宋】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分别分析两首诗中柳的形象及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以柳为吟咏对象,虽然形象、情感迥异,但表达技巧上有很多相同之处。请找出两点,并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李诗写了春柳的繁盛和秋柳的零落憔悴,借秋柳自喻,表达自已人生的不如意。曾诗写了春柳倚势猖狂、自得意满的情状,以柳喻人,表达对这一类小人的憎恶。
(2)①拟人:李诗中“逐”运用拟人手法,写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生动地表现柳枝的朝气蓬勃;曾诗“倚”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小人得志猖狂的丑态。
   ②托物言志:李诗以柳树自喻,表达自已人生不如意的悲叹;曾诗以柳喻人,表达对倚势猖狂的小人的憎恶。(此点也可答“比喻”)
   ③虚实结合:李诗实写秋柳的零落憔悴,虚写春柳的繁盛,两相对比,表达自已人生的变化。曾诗实写初春柳树倚仗东风猖狂之姿,虚写秋天清霜来临的无情,虚实结合,表达作者对其的憎恶之情。(答出两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清〕纳兰性德
  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搏,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
(1)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①许浑(?-约858)晚唐诗人。②王翰,生卒年不详,唐朝开元盛世时期诗人。
1.清代学者马沅选编的《唐绝诗钞略》评《塞下曲》,说它“写得酸楚不可言”。结合全诗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翰与许浑同样写战争的悲剧,请结合王翰与许浑所处的时代分析表达情感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忆秦娥
刘辰翁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注释]:①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剡《忆秦娥》而作。邓剡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宋亡后一直未仕。②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南宋的上元节,都城临安热闹非凡。③梅发:白发。
(1)上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认为“与君犹对当时月”中的“犹”字用得很妙,请赏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词看,刘辰翁的“悲”从何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⑴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题葡萄图
徐 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他性情纵放,少年时屡试不第。他是明代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