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清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答案
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举一反三
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①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②临圻:友人所去之地。   
请从“情”“景”的角度简要赏析三、四两句。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画各题。真州绝句
王士稹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注】清人评日:“第四句乃此诗精彩佳妙所在,为一篇之主,前三句凑泊成趣,为一篇之客,此诗请客之法也。但主客需要照应相配。四句色色俱精,一气呵成,如天造地设,所谓运斤成风,欲求斧凿之痕,了不可得。”  
(1)这首诗融情于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___
(2)清人称赞这首诗主客“照应相配”。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说的理解。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