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调笑令[唐]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调笑令[唐]韦应物胡马,胡马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调笑令[唐]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调笑令[唐]韦应物胡马,胡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福建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调笑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都是边塞诗。异:戴诗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韦诗通过刻画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意对即可)
(2)①起兴。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②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兵士静夜思归的心境。(或顶真、反复)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古意
李硕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人莫敢前,须如谓毛碟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七尺:指生命。②碟,张开。
1.结合诗的五言部分,赏析本诗刻画的“男儿”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诗的七言部分是怎样表现男儿的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来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这样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积雪生寒光,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燕台,即幽州台,战国时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西南。②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1)“燕台一去客心惊”,结合全诗分析“客心”因何而“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以“望蓟门”为题,请简要说明全诗是如何紧扣“望”字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沉水,即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1)请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末句的“香消酒未消”的两个消字用得好。请简要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析本词的主要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