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下列问题。(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下列问题。(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困难来源:同步题
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下列问题。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词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两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2)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湃,雪浪千叠。这首词正面描写赤壁江山胜景,勾勒古战场景象。先写江岸,后写江水。“乱”写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惊”字拟人,写巨浪声势;“拍”写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雪浪汹涌,形象真切;“千堆雪”,运用借喻手法描绘浪花千层,蔚为壮观。
(3)“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4)周瑜的形象特点: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词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5)对于这两句的理解,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感慨。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仔细想想又觉不妥。苏轼一生仕途坎坷。1079年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后贬到黄州;旧党执政后,升迁翰林学士,后又因反对旧党的一些做法,再贬出知杭、颍、定三州;五十九岁时,新党再度执政,又贬到惠州、琼州。虽有过困惑,有过低沉,但他从小接受儒家兼容天下的思想,虽屡遭贬谪,但始终不忘建功立业,他每到一处总是关心人民疾苦,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苏轼的思想,儒、道、佛三家兼有,而以儒家为主,矛盾而又统一。政治上,他从儒家思想,而排斥老庄为异端,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生活上,他认为“游于物之外”则“无所求而无不乐”,要求以安然的态度应物,更多地表现为佛、道两家超然、洒脱的态度。他善于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精神、乐观开朗的襟怀。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既有身受迫害、怀才不遏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又有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迭。再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是词人由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早生华发”而发出的。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年近“知命”“旱生华发”,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短暂与万事皆体的悲凉。这是一种人之常情,说不上是消极。与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一种自己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与英雄相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句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苏轼的《定风波》,完成问题。
1.“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并不是真的在风雨之中“竹杖芒鞋”而行比骑马还要轻快,只是作者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另一首《独觉》诗中写道:“翛(xiā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的后两句与题中词的后两句大体相同,作者为什么独爱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问题。
1.这首词,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回答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句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把滔滔东流的长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展现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远的空间、时间背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由现实进入神游的境界,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息了。玩味这言近旨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形象,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眼前。
D.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人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有人评论它“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堪称“千古绝唱”。
2.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A.“多情”一词在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览胜怀古,壮志难酬,“早生华发”,使人悲从中来。
B.词人笑自己怀古忧今,以致华发早生,不如举杯酬月,了此一生。
C.“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贬抑之下的自慰之词。“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D.这几句词豪放中略见苍凉,体现了词人遭受贬抑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3.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给人以历史的恢弘感和苍茫感。
B.紧接着写景的语句气势磅礴,惊心动魄,为引出英雄人物作了铺垫。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既是对江山的赞美,也是对豪杰的艳羡。
D.结句苍凉但不悲婉,伤感而不怨天尤人,虽有生命短暂的感慨但不失豪放洒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下列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