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问题。 1.这首词,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问题。 1.这首词,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问题。
1.这首词,是怎样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词上阕主要写赤壁景色,下阕主要写人物事迹,篇末借怀古抒发感情,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气势雄伟,一泻千里。不过、词末几句,抚今追昔,情调低沉。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2.“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回答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句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把滔滔东流的长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展现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远的空间、时间背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作者由现实进入神游的境界,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息了。玩味这言近旨远的诗句,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形象,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眼前。
D.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人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有人评论它“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堪称“千古绝唱”。
2.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A.“多情”一词在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览胜怀古,壮志难酬,“早生华发”,使人悲从中来。
B.词人笑自己怀古忧今,以致华发早生,不如举杯酬月,了此一生。
C.“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贬抑之下的自慰之词。“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D.这几句词豪放中略见苍凉,体现了词人遭受贬抑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3.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给人以历史的恢弘感和苍茫感。
B.紧接着写景的语句气势磅礴,惊心动魄,为引出英雄人物作了铺垫。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既是对江山的赞美,也是对豪杰的艳羡。
D.结句苍凉但不悲婉,伤感而不怨天尤人,虽有生命短暂的感慨但不失豪放洒脱。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下列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了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词后问题。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这首词上片中,“送春春去几时回”句中的两个“春”字,结合上下文来看,含义并不一样,前一个“春”和后一个“春”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就遣词造句评论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从炼字的角度谈谈“弄”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这首词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说。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请依据词意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