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旬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奇特,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使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元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分析写风的活动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秋天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这是《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各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玉露:秋天的霜露,白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C.兼天涌:波浪滔天。塞上:指夔州的山。接地阴:风云盖地。砧:捣衣石。
D.故园,此处当指夔州。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3.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常见的意象,《秋兴八首》也以此为主体意象。这里所选的第一首即为领起之作,试分析此诗是如何借这两个意象表达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这首诗于绵丽之中隐含着诗人的悲愤,不可以艳诗视之,诵读时既要有韵致,又不能流于轻浮。请你试分析这首诗的读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这是首什么体裁的诗?它是用怎样的表达方式塑造王昭君这个人物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本诗中诗人是如何寄托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