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喜迁莺
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刺名场,今古梦茫茫。
(1)“花不尽”“柳无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处不相逢”“劝君看取利名场”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劝慰,这两次劝慰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________”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却道天凉好个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闻鹊喜·吴山观涛
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①鳌:海里的神龟。
(1)阅读上阕,说说词人是怎样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中词人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景物,构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后,写了“隔江闻夜笛”一句,说说这句在词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
(1)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雨前
  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也许是误认这灰暗的凄冷的天空为夜色的来袭,或是也预感到风雨的将至,遂过早地飞回它们温暖的木舍。
  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我怀想着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从山谷返响到山谷,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它簇生油绿的枝叶而开出红色的花,这些怀想如乡愁一样萦绕得使我忧郁了。我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量,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
  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的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的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
  有几个已上岸了。在柳树下来回地作绅士的散步,舒息划行的疲劳。然后参差地站着,用嘴细细地抚理它们遍体白色的羽毛,间或又摇动身子或扑展着阔翅,使那缀在羽毛问的水珠坠落。一个已修饰完毕的,弯曲它的颈到背上,长长的红嘴藏没在翅膀里,静静合上它白色的茸毛间的小黑眼睛,仿佛准备睡眠。可怜的小动物,你就是这样做你的梦吗?
  我想起故乡放雏鸭的人了。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一根长长的竹竿在牧人的手里。他的小队伍是多么欢欣地发出啾啁声,又多么驯服地随着他的竿头越过一个田野又一个山坡!夜来了,帐幕似的竹篷撑在地上,就是他的家。但这是怎样辽远的想象啊!在这多尘土的国土里,我只希望听见一点树叶上的雨声。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阴来复荫我自己。
  我仰起头。天空低垂如灰色的雾幕,落下一些寒冷的碎屑到我脸上。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那样巨大的翅使我惊异。我看见了它两肋间斑白的羽毛。
  接着听见了它有力的鸣声,如同一个巨大的心的呼号,或是在黑暗里寻找伴侣的叫唤。
  然而雨还是没有来。(选自何其芳《画梦录》,有改动)
1.文章开头就不落俗套:“最后的鸽群带着低弱的笛声在微风里划一个圈子后,也消失了。”该如何理解“最后……也……”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与第6段均用了“憔悴”这个词。联系语境,体味并解释词语。
(1)第2段中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6段中的“憔悴”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移情”是现代派的一种表现技法,即把作者内心的感情辐射在外界环境和自然景物之上。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这种手法。从下面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结?
(1)“几天的阳光在柳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被尘土埋掩得有憔悴色了,是需要一次洗涤。还有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远来的鹰隼仿佛带着怒愤,对这沉重的天色的怒愤,平张的双翅不动地从天空斜插下,几乎触到河沟对岸的土阜,而又鼓扑着双翅,作出猛烈的声响腾上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名《雨前》,在写景层面上,主要是描写北方雨前的自然天气和各种景物,可是为什么在第3、6段要写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